合成~1.gif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2021年度 > 正文
熊婉晴
来源:昌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5-12
“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熊婉晴

  熊婉晴是昌都市实验小学五年级(7)班一名既普通又特殊的小学生。说她普通是因为她和其它10岁孩子一样是一个爱说、爱笑、爱闹、爱幻想的小姑娘;每天在校时间跟同学老师相处愉快,上课认真学习,下课活泼好动;回家按时完成作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劳动;为了自己的小小梦想努力学习,爱好也非常广泛;作为班上的小小班干部,她尽职尽责的完成每一项本职工作。说到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个没有左手的残疾女孩,身残志坚的她勤学善思、自强自立,是新时代的好少年。

  熊婉晴生于2010年4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父母被告知“孩子先天性左前臂缺失”。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雳,震懵了她的父母,面对这个新降临的孩子,她的父母一时间相对无言,全家人的生活就像要湮灭在黑暗之中。后来在亲人和朋友们的安慰和鼓励下,她的父母及时调整心态,接受了这个现实。熊婉晴的父母心里暗下决定,一定要正视孩子的先天性残疾这个现实,再对孩子作出正面的引导教育。既要向孩子说明她与别人的不同,也要教导孩子自理自立。慢慢的熊婉晴长大了,面对自己缺少一只手的现实非常坦然:“我是只有一只手,但是我什么都会做。我是一个残疾人,但我绝对不做摇首乞怜的残废。”。她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卑自怜。她没有像妈妈开始担心的那样质问父母——“明明知道我少了一只手,为什么还要生下我,让我受别人的歧视”。她在父母谈到她出生的时候,总是认真地说:“我可很幸运,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感受生活的美好!”

  2016年9月,熊婉晴步入昌都市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学校的五年学习生涯里,父母与老师积极沟通,老师们从未因为她是残疾孩子而对其一味偏袒和特殊照顾,在她表现优异时给予鼓励肯定,在她懈怠犯错时给以严厉批评。老师的一视同仁让熊婉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在偶尔面对同学校友们好奇的询问时,可以非常坦然的告诉大家“我天生就没有左手啊。”

  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之下,在一年级就加入中国少先队的熊婉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上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她也会特别积极地参与班级各项劳动活动,也踊跃竞选担任班干部成为老师信任的小助手。

图片来源:文明昌都

  2020年下半年,一段熊婉晴包饺子的视频在网络上意外走红,她包饺子娴熟的手法和认真的模样引发了众多网友们的连连称赞,留言中一些大哥哥、大姐姐说自己完全正常的双手都没有办法包出这么好的饺子。其实,包饺子并不是熊婉晴唯一会做的家务活儿,洗衣服、刷鞋、缝袜子,日常家务她都会做;玩儿的项目也她不含糊,她会抖空竹、滑滑板,还喜欢雕刻、画画。除了这些,平时她还会照顾6岁的妹妹,给妹妹做早餐、扎头发,带妹妹做手工等。

图片来源:文明昌都

  此后,中央电视台就熊婉晴的故事做了一次报道,在记者问到“对于如何看待别人不善的眼光”时,她说:“我们管不住别人的嘴,但我们可以强大自己的心。我觉得我和他们没什么不一样,他们会做的我也会,大家不会的我还会!”这几句特别积极乐观的话让更多人认识和喜欢这个坚强快乐的小姑娘。在谈到未来时,熊婉晴说:“觉得当下最重要,必须要过好每一个今天,才会有更好的明天。”这句话也让很多网友称赞不已。

图片来源:文明昌都

  熊婉晴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的形成是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爱心一同作用的结果,她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关爱。在父母的影响下,她也会善意和爱心传递,她会跟家人一起带着礼物去福利院看望孤儿,也会把自己的玩具和书籍让驻村的爸爸带给偏远村落的小朋友,也曾把压岁钱拿出来去医院探望做唇腭裂修补手术的藏族小妹妹。

图片来源:文明昌都

  2012年开始,她妈妈资助了一名广西的贫困女孩,每年分两次给对方汇去助学金。在她包饺子的视频意外走红后,有一位热心阿姨慕名而来想要给熊婉晴献爱心,百般婉拒未果后,熊婉晴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她问:“阿姨,那我收下之后,我可不可以给其他更需要的人呢?”在征得阿姨同意后她让妈妈把收到的爱心传递给了广西的姐姐。

图片来源:文明昌都

  熊婉晴的肢体确实不够完美,但是她努力生活,快乐成长的样子,成为大家心中最美丽的“单手女孩”。她的故事,激励了亿万人,让大家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更勇敢,更有勇气去努力学习工作。让更多人懂得生活中会有残酷灰暗的时刻,但也会给我们留下希望,生命的缝隙就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关键就在于人们是否愿意去努力抓住那束光,敢不敢再走得更坚定一点,为自己创造一个无限的可能。

  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熊婉晴能够更坚强更乐观的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向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努力靠近,也相信她的力量还会鼓舞更多人。(文明昌都)

责任编辑:郭晓楷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单位:昌都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东南网
Copyright (C)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