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556.GIF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用心讲好家风故事
来源:文明天津   发布时间:2023-11-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融入于中国人的血脉。一方面,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家风传承的良好传统,才使千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没有家教,难成家风。家教是价值认同,而家风则是一种传承,家风家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讲好家风故事?要会讲家风的“古”事。从古代历史上的家教典故,到结集成册的传世家训,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的家风故事、家训格言和良好的家教传承。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在青少年中耳熟能详,颜氏家训、陆游家训等成为传世经典,曾国藩《家书》、诸葛亮《诫子书》等激励着后人,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更是被人书于厅堂,作为治家的遵循,“家国天下”的情怀通过古人的家风故事,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亲情血脉之中。

  要多讲家风的“近”事。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黄继光、刘胡兰、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的家风故事,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甘祖昌等时代楷模的家风故事,这些有口皆碑的优良家风,是当代中国社会和家庭建设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周恩来定下的“十条家规”,体现出对亲属的严格要求,堪称严于律己、严格治家的典范,给今天的家风教育留下了宝贵一课。要善讲家风的“新”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产生着家风家教方面的新人新事。这些见之于报端、传之于网络的家风新事,反映着新时代家庭建设的新貌。比如,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评选出来的“身边好人”中,就有乐于助人的邻居、热心公益的义工、爱心志愿者、慷慨解囊的捐赠者、温馨服务的服务员,这些“身边好人”“中国好人”,每个人都有着平凡却感人的家风故事,值得学习和讲述。

  要常讲家风的“小”事。家常家常,好的家风都在平常生活之中,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积累产生好的家风故事。在涵养家教、培育家风方面,孩子是父母的缩影,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若想教育好孩子,家长也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不但要讲好别人的家风故事,也要讲好自己“小家”的家风故事。《论语》中就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意思是说,要善于从附近的、身边的事物中获得启示。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之间,举手投足之处,都在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家长有好行为、有善举,对孩子的人格养成最有启示,也是最好的家风传承。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曾讲过:“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将家风故事中的美好特质注入家庭建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不仅能提升家庭的温馨感、凝聚力,更有助于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推动全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清风正气。(辛荣)

责任编辑:郭 晓楷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单位:昌都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东南网
Copyright (C)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