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556.GIF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给短视频戴上监管的“紧箍咒”
来源:昌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12-03

  一名农民工网友轻信某短视频平台上的招聘广告,被骗走一年的血汗钱;两名年轻女孩模仿短视频博主在家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不慎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一死一伤……一段时间来,短视频引发的乱象和悲剧频频,令人心惊。如何才能破解短视频监管难题,避免行业陷入“野蛮生长”困境?(12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当下,短视频成为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打发零碎时间、满足自我表达需求的重要方式。各种短视频平台兴起,占据了互联网平台的“风口”。但是在这个风口下,短视频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例如,短视频侵权成为知识产权问题的新表现;“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段,挑战着媒介伦理;未经过滤的劣质内容,引发着社会担忧;超强的网红“带货”能力,让网友不知不觉被“种草”;在流量经济诱惑下,常有一些视频自制者冒着生命危险去拍摄,甚至诱导网友竞相模仿……凡此种种,不仅给用户带来了困扰,也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

  短视频不“短视”,发展才能不“短路”。要根除短视频行业出现的种种乱象,培育清朗的网络环境,亟须给短视频戴上监管的“紧箍咒”。一方面,要强化源头治理。今年年初,短视频行业迎来史上“最严新规”。《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明确指出,网络短视频平台实行节目内容先审后播制度;平台上播出的所有短视频均应经内容审核后方可播出。要从强化平台责任入手,督促短视频平台扮演好“守门人”的角色,担当起最基本的平台责任,在完善审核制度、健全信用评价体系等方面发力。

  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尤其是对于那些刷低法规与道德底线的低俗、色情、造假等以及损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行为,既要追究短视频自制者、发布者的法律责任,也要追究平台的连带责任。比如,对于网红“带货”乱象,不仅要查处虚假广告、低劣产品,还要对不良网红重拳出击,对短视频平台进行约谈追责,以倒逼短视频平台真正履行责任。

  同时,要激发受众参与监管。受众既是不良短视频的受害者,也可以成为短视频乱象治理的“中坚力量”。就现实而言,对于数量庞大的短视频,仅靠监管部门和平台是很难完成监管的,需要动员网民参与到监管中来。此外,也需国家出台的法律规章与行业协会、自媒体平台机构自身出台的行业准则、职业道德、信息传播伦理等相互结合、共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严新规”真正执行到位,才能防止对短视频监管成为“一阵风”。(泉州文明网 作者:付彪)

责任编辑:黎晶瑛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单位:昌都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东南网
Copyright (C)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